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关北巨刹,天镇慈云
2023-08-03 07:19:20 腾讯网

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天镇县,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,东与河北省毗邻,是有名的“鸡鸣一声闻三省”之地。在这里,有一座被誉为“关北巨刹”的慈云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据清光绪时期的《天镇县志》记载:“慈云寺,在城内西街,唐时建,寺原名‘法华’。辽开泰八年(公元1019年)修,明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(公元1428年至1430年)重修,千户熊亮奏赐额更名‘慈云寺’。”明清时期曾屡次修葺。1965年,慈云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,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本期《山西青年报》带大家走进这座千年古刹,一睹其真颜。

规模壮观曾经辉煌

慈云寺因气势轩昂、布局严谨,才被誉为“关北巨刹”。据寺内碑刻和县志记载,寺院创建于唐代,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考。

慈云寺整个建筑规模壮观、气势磅礴,4座大殿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或琉璃浮雕,殿内有大型雕塑佛像60余尊,各种铜铸佛像480余尊,再加上壁画、彩绘荟萃一堂,是一座富有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古典艺术宝藏,也是塞外古城文明历史的见证。

原存于寺内辽开泰八年(公元1019年)的无垢净光舍利塔,证实了辽代时这座寺宇曾进行扩建。《全辽文-无垢净光舍利塔记》记载的“巍峨突地,露盘映红日之晖,森管凌空,宝铎摇清风之韵”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寺庙的盛况。此外,从现存的大木构件上,可以找出辽代木作遗物,如释迦殿和毗卢殿的檐柱、额枋及一部分梁袱等构件明显保留了当时的建筑特点。在寺院东侧地表处,也可以找出一些辽代遗迹,如基址、地砖等,还有一些辽代汉白玉柱础和花盆。

从辽代至明代,几百年的风风雨雨,慈云寺历经时代变迁和战火劫难,逐渐衰败。明嘉靖十八年(公元1539年)和清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曾屡次修葺,成为完整的古寺庙建筑群。

慈禧太后感恩赐匾

慈云寺坐北朝南,占地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,原有殿庑禅堂120余间,现存85间,总体布局为四重大殿,分别排列在中轴线上,两侧配置小殿,依次为金刚殿、天王殿、释迦殿、毗卢殿。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,规整对称。

悬挂在天王殿的两块大匾极为醒目,一块上书“山河闲气”,一块上书“英灵万古”。这两块匾竟然是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题,它们见证了慈云寺的历史。

据《天镇县志》记载,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,八国联军进逼北京,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西逃西安。路过天镇县时,休息于王家大院。天镇知县鄂腾准备好的接驾食品过期腐臭,这可吓坏了鄂知县。至今,天镇县仍流传着“来了老佛爷,吓死鄂知县”的民谣。后来,天镇县典史杨守信率慈云寺众僧,急备素餐,款待老佛爷。一顿素餐之后,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心就像明月一样有了点亮光。回京之后,便给王家和慈云寺赐了匾。

独特钟鼓楼全省罕见

天王殿前是宽敞的空地,钟楼、鼓楼对称着矗立两侧。有趣的是,钟鼓楼的样子颇为奇特,就像两位头戴草帽身着裙子的唐代仕女,向游人款款走来。院中青砖铺地,石碑数通,一对石狮卧于钟楼前。

钟楼、鼓楼为圆形穹庐顶,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,下层周设8根廊柱,砌墙成圆形内室,墙中又置8根老柱直通上层,变为檐柱,支撑楼顶的梁架。上层开敞,周有平座围栏,瓦顶上置圆形宝顶,上下层的斗拱均为五踩。钟楼上悬铁钟一口,重400余公斤,铸于明宣德七年(公元1432年),质地优良,音色洪亮,击之钟声可达数十里。钟上铸有梵文、“佛”字及八卦图。

钟鼓楼是慈云寺古建筑群中最为特殊的建筑,造型结构当属元代,明宣德七年重修。在天镇县,还流传有“大庙盖成小庙庙,钟鼓楼盖成草帽帽”的传说。钟鼓楼整个建筑风格,具有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,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,在山西可谓绝无仅有。

琉璃脊兽完整独特

天王殿后又是一处院落,雄壮古朴的释迦殿(又名“大雄宝殿”)矗立在院子后边,左右配殿、僧房错落有序。

释迦殿的殿脊是一组较完整的脊兽,正脊中央还装饰有砖制的宝瓶塔,两侧各3组走兽。释迦殿前两侧为观音、地藏两配殿,其建筑结构相同,均面宽三间,进深两间。值得一提的是,隔扇棂花雕工精细、图案精美,为我国明代隔扇中的精品。

毗卢殿是慈云寺中最大的建筑,坐落在高大的石砌月台上,面宽五间,单檐悬山顶。殿顶有一组完整的很有特色的琉璃脊兽,正脊中央琉璃葫芦瓶上的铁制候风鸟,其尾舒展上翘,两翼微张,作欲振翅腾飞之势。在毗卢殿前两侧各有5间硬山顶前出廊式建筑,分别为禅堂和经堂。

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天镇慈云寺不对外开放被不少人视作一个缺失和遗憾。目前,总投资676万元的慈云寺保护修缮工程一期工程已完工,金刚殿、钟鼓楼、大雄宝殿已恢复了往日的面貌,之后,将对毗卢殿进行修缮,距整体对外开放应为时不远。

走出魅力旅游名县新路

塞上边城,延陵故地。环翠雄浑,起云霞而为霓裳;洋河逸秀,泛涟波绝增颜色。从远古时代到文字可考历史,这里曾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,曾是“狼烟烽火、烈酒悲歌”的古代战场,曾是“商队往来、驼铃清脆”的茶马驿站,曾是“四方辐辏、联袂成云”的边贸榷场,曾是“高举红旗、播撒星火”的革命故里,407处遗址遗存,诉说着这里“中原门户”的区位特点、“边关锁钥”的历史属性和“民族融合”的文化特色,也是天镇县走出魅力旅游名县新路的资源依托。

长城文化滋养一方水土,长城精神引领一方民风,长城产业富裕一方百姓。在其带动下,“关北巨刹”慈云寺、波光旖旎南洋河、塞北瑶池温泉水、古堡化石新平堡、鬼斧神工盘山石窟、温润艳丽天镇紫玉、远古神兽“天镇龙”化石、天然氧吧黑龙寺林场等特色文旅资源将逐步挺进市场,全力打造大同对接京津冀的文化堡垒,奋力谱写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的天镇篇章。  

来源:山西青年报

原标题:“关北巨刹”慈云寺 独特钟鼓楼形似草帽(节选)

x 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