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阿斯巴甜致癌,没那么简单 全球时快讯
2023-07-01 11:02:38 凤凰网

从安赛蜜、阿斯巴甜,到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、阿洛酮糖等的兴起,人们追逐“甜”的浪潮从未中断,但新旧甜味剂迭代背后满是利益博弈,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兴衰。

作者 |李丹 张继康


(资料图)

编辑 |陈 芳

运营 |刘 珊

卷入致癌风波

一则致癌风波,将甜味剂阿斯巴甜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

6月29日,“阿斯巴甜致癌”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。事情的起因,来自路透社的一则报道,其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,阿斯巴甜下个月有可能被世卫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判定为致癌物。

随后国内媒体引用了路透社的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,之所以这么受关注,是因为作为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人造甜味剂,阿斯巴甜因甜味高、热量低,被广泛应用在上千种加工食品中,如饮料、奶粉、糖果等。有数据显示,阿斯巴甜每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。

如果阿斯巴甜真致癌,那就意味着,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无糖版可乐、雪碧、芬达都将有致癌的风险。

消息公布后,网友们吵开了花,有人高呼,“家里还有两箱无糖可乐怎么办?”“我喝无糖是为了减肥,你却要我命。”“以后配料表带阿斯巴甜的一概不买”。也有乐观主义者表示,“赶紧喝,这个月还不致癌。”“人生短短几十载,甜一口是一口。”“活着就有可能致癌,还是该吃吃该喝喝。”“别怕,酒精是一级致癌物,大家依旧喝的不亦乐乎。”

就在人心惶惶之际,阿斯巴甜的致癌谜题迎来了反转。消息传出后,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随后在官网表示,阿斯巴甜是致癌物这一观点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,“我们一如既往地确信,阿斯巴甜是安全的。”

这个观点也被可口可乐所引用,将阿斯巴甜首次引入无糖可乐赛道的可口可乐表示,可口可乐方面暂时不对此事做声明。但同时,该负责人引用了上述报告,意在对自家产品表示信心。

展示信心的原因与无糖可口可乐亮眼的业绩表现有关。可口可乐年报显示,2022年,无糖可乐品类表现突出,全年增长11%。据美团数据显示,无糖可口可乐的外卖销量同比增长132%,远高于平台可口可乐产品平均28%的增速。

▲(图源/视觉中国)

然而,单可口可乐一方的信心并不足以让市场平息。事情发酵不到两天,已有多家品牌主动走出来与阿斯巴甜割席,一场饮料企业之间的“暗战”在这场纷争中打响。

元气森林对外火速公告称“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,且全线产品也不含阿斯巴甜”,为愈演愈烈的配料争议添了一把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元气森林一直在试图杀入可口可乐腹地。去年夏天,元气森林推出了首款无糖可乐, 在代糖上用赤藓糖醇代替了阿斯巴甜。今年元气森林在可乐上的布局力度加大了,几个月前还把几大国产可乐聚集到了一起,试图抱团对战可口可乐。

此外,奈雪的茶也表示,从去年底,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“罗汉果糖”;便利店品牌today也宣布,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,将下架包括零度可口可乐在内的九款含阿斯巴甜产品。

有业内人士表示,如果真要论断阿斯巴甜为致癌物,或将改变饮料企业的市场格局。不过,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“撇开剂量谈致癌都是耍流氓。”

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

食品加工行业对阿斯巴甜的广泛应用,是人类漫长“抗糖战争”的一个缩影。

过去多年,蔗糖的批量生产加工,让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溺在蔗糖带来的味觉刺激中,吃一口甜食,在味蕾的作用下,能分泌多巴胺,促使人心情愉悦。然而随着人们对糖的过度食用,也带来了心脑血管疾病、过度肥胖等健康问题。人们不得不正视糖带来的危害,并因此开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“反糖运动”。

“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8倍,致死的可能性也有5倍之多,但糖是合法的,所以你请便,随便加。”在电影《王牌特工:黄金圈》中,有这样一句台词。

2009年,Robert Lustig教授发表了著名的《糖:残酷的真相》演讲,被视为打响“反糖运动”的第一枪。随后,英国、法国等许多国家还开设了“糖税”,以减少国民糖分摄入量。与此同时,以阿斯巴甜、安赛蜜为代表的人造甜味剂开始在食品饮料中流行开来。

▲(图源/视觉中国)

在食品饮料行业,阿斯巴甜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——“甜蜜的陷阱”。“甜蜜”是其甜度高、甜味纯,同样的用量下,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;“陷阱”则是因为,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均表明,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将分解成多种物质,如果过量食用阿斯巴甜,将对人体的大脑、神经、肾脏造成伤害,还有可能造成婴儿早产。

事实上,自从阿斯巴甜被认定为食品添加剂以来,就一直存在争议。为此,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还不得不出来表示,阿斯巴甜在可接受的每日限量内食用是安全的。例如,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只有每天饮用12-36罐无糖汽水(具体取决于饮料中阿斯巴甜的含量)才会面临风险。

“不健康”和“致癌”,显然是两个量级。那么,此次站在舆论风波中的阿斯巴甜,究竟致癌吗?

“如今的‘阿斯巴甜致癌’也好,过往的‘添加剂致癌’也罢,更多是实验室层面的结论。”食品安全博士、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告诉「市界」,目前,市面上各种言论都有,但既不能100%被证明为真,也不能100%被证伪。

鉴于“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”的原则,刘少伟认为,探讨阿斯巴甜是否致癌,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,需要考虑用量的问题。

食品科普博主钱程对「市界」表达了类似观点。“目前连阿斯巴甜被划分为哪个致癌物等级都不清楚,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。”

据钱程介绍,此次新闻事件中的IARC,是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。“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IARC的工作主要是收集文献和数据,据此判断‘证明某种东西致癌的证据多硬’。”换句话说,IARC只负责根据已有资料下结论,但不亲自上阵做实验。

“根据IARC过往的标准:1级表示证据相当确凿,实锤致癌;2A级表示有一定证据但不是很确凿;2B级表示有证据但证据强度弱;3级表示没啥证据。”钱程告诉「市界」,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还是等到IARC给出最终评级后,再有针对性地应对。

钱程建议,假定阿斯巴甜被划为1级,那就尽量避免摄入;如果划分为2A级,就限制摄入量,但也不是“一点都不能吃”;假使被划为2B级甚至3级,说明阿斯巴甜致癌证据不足,不用过度恐慌。

据路透报道,阿斯巴甜或被划入2A或2B级“可能致癌”类,IARC以前曾将通宵工作、食用红肉、手机辐射归入这两类,与阿斯巴甜类似。

一位营养专家的观点更直接,过往IARC评定的一级致癌物还有:酒精、槟榔、加工肉(香肠火腿、熏肉、腌肉)等,所以即便阿斯巴甜被认定为2A或2B级致癌物,其实也没那么吓人。

赤藓糖醇要“吃饱”?

阿斯巴甜站上风口浪尖,直接受益的是竞争对手们,有网友就笑称:“接下来赤藓糖醇怕是要涨价了”。

涨不涨价另说,资本市场已率先闻风而动。

6月30日,也就是“阿斯巴甜致癌”词条冲上热搜榜首的第二天,卖赤藓糖醇的三元生物、保龄宝,产安赛蜜、三氯蔗糖的金禾实业,主营功能性糖醇的华康股份开盘纷纷大涨。其中,又以赤藓糖醇的两大主力 —— 三元生物和保龄宝涨幅靠前,前者收于34.99元/股,涨幅9.86%,后者报收9.39元/股,涨幅9.95%。

阿斯巴甜“跌倒”,赤藓糖醇“吃饱”,背后是代糖玩家们过往数十年的明争暗斗。

纵向来看,代糖在过往近140年的发展历史中,经历过从糖精(第一代人工代糖)到纽甜(第六代人工代糖)的变迁,以及从人工合成代糖向天然代糖的转变。但业内习惯于将代糖的战争,划分为上下两个半场。

上半场的关键词是“人工代糖”。为了迎合消费者当时的抗糖需求,可口可乐1982年研发出了低卡路里的“健怡可乐”,将阿斯巴甜首次用在了这个品类上。有数据显示,健怡可乐大卖的1984年,美国人消耗了超过700万磅的阿斯巴甜,相当于14亿磅的糖。

紧接着,同为人工合成代糖的安赛蜜,逐渐和阿斯巴甜站在一起,共同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同门产品,以及竞品配料表里。可口可乐纤维+、芬达零卡、百事可乐零度、百事轻怡可乐等产品,均有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身影。

可口可乐带起的“无糖”风,也喂饱了背后的原料商们。美国的纽特公司、日本的味之素公司、中国的金禾实业,都实打实赚了不少。再之后,便是玩家闻风涌入、供需平衡被打破、巨头们花式求生的故事。

以金禾实业为例。面对供过于求的情况,金禾实业主打一个“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,用价格战拖垮对手。最终的结果是,金禾实业成了行业龙头,但也不得不面对盈利空间收窄、毛利率持续走低的局面。

同一时间,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代糖逐渐受到追捧,将代糖之争拖入下半场。

这里面不得不提的是元气森林。2019年,随着元气森林“气泡水”的横空出世,赤藓糖醇被推到大众眼前,开始走红。此后,“0糖、0脂肪、0卡路里”概念风靡食品饮料行业,赤藓糖醇的需求水涨船高。

▲(图源/视觉中国)

以此为背景,根据沙利文研究数据,从2016年到2020年,中国赤藓糖醇的消费量出现了暴增,从2016年约2500吨增至2020年的约4.1万吨。2020年,有“赤藓糖醇概念股”之称的保龄宝市值首超200亿元,股价几乎翻倍,赤藓糖醇生产商三元生物,新三板摘牌前半年股价狂涨近6倍。

原料概念火爆反哺至品牌,据《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(2021)》显示,使用赤藓糖醇的主要企业,如元气森林,2020年营收的增长率为309%。

代糖之争从上半场转至下半场,意味着什么?说明天然代糖优于人工代糖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钱程告诉「市界」,从健康的角度看,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没有优劣性之分,且目前包括天然代糖在内的代糖整体的健康性都存在一定争议。刘少伟也对「市界」表示,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代糖走到台前,更多是产业链上下游教育消费者的结果。

抛开优劣性不谈,当前赤藓糖醇们大行其道,更像是多方合谋的结果。新兴品牌意图在巨头环伺下找到切入口,原料商在极度内卷下寻觅新的增长点。双方合力,将越来越多代糖名称带到消费者面前:赤藓糖醇、罗汉果糖、阿洛酮糖等等,不一而足。

此次热搜事件,意味着阿斯巴甜的终结吗?刘少伟告诉「市界」,答案是否定的。“舆论并不会改变代糖业本身的走势。目前的趋势是,人工合成代糖正在被天然代糖所替代,但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,不可能完全替代。”

而从目前来看,被元气森林带起飞的赤藓糖醇,也如同当年的阿斯巴甜/安赛蜜一样,陷入了内卷、产能过剩、毛利率下跌的循环。三元生物的毛利率从两年前的40%以上下降到如今的14.06%,保龄宝的业绩也因为赤藓糖醇价格下跌受到冲击。

与此同时,众多原料厂商又将目光转向了有“下一个赤藓糖醇”之称的阿洛酮糖。不久前,三元生物表示,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的项目已经部分投入试生产。保龄宝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目前已拥有7000吨/年阿洛酮糖晶体产能规模。

总体而言,从安赛蜜、阿斯巴甜到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、阿洛酮糖等的兴起,人们追逐“甜”的浪潮从未中断,但新旧甜味剂迭代背后其实都是利益博弈,也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兴衰。

x 广告